欢迎来到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廊坊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5日 点击数:732 字体:

--2015年1月28日在廊坊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建强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廊坊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6亿元,增长8.2%,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5.5亿元,增长8.1%,低于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各市第3位,比上年提升4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低于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加大叠加的影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0.5亿元,增长21.9%,高于预期目标11.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300元,增长8.5%,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000元,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完成5.4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好于预期控制目标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好于控制目标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2.2亿元,增长20.2%,高于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6.1亿元,增长12.3%,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进出口总值完成52.9亿美元,下降10.2%。分析原因,主要是富智康、梅花生物、中油管道等大户企业业务调整,进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17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5%左右,工程削减煤炭量54.8万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分别削减6.12%、2.82%、6.78%和6.25%,PM2.5浓度下降9.1%,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好于控制目标0.5个千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以上,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速低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用工、土地、运输、环保等成本增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凸显。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服务业占比偏低,房地产占比较高,发展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三是污染治理压力增大,大气污染、水污染依然严重,改善环境尚需付诸更大努力。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重大部署,紧紧围绕“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强化改革攻坚,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共设置7大类28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8项,约束性指标10项。主要目标是: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力促提质增效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和PM2.5浓度降低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1.6万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挥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争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建设市级重点项目100项,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0项。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达到100%。二是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调度、拉练观摩、领导分包、项目考核等机制,全面推行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制度,加强项目用地保障,积极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三是提高项目谋划水平。深入研究国家和省投资导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临空经济区建设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一是认真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落实津补贴提标政策,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加快流通业发展、降低流通费用相关政策,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二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现代商业业态,抓好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和蔬菜直销店等惠民工程,发展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继续挖掘信息消费潜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培育养老健康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一是依托会展扩大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努力抢订单、占市场、扩外贸。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支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银企、信企对接,帮助企业运用好出口融资、信用保险等扶持政策。三是加强分类帮扶。针对出口大户和重点中小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二)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加快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落实好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证,支持服务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重点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永清铁海、霸州胜芳等省级物流产业园区发展,推进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永清国际服装城(动物园批发市场转移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大力提升传统产业,以装备制造业、钢铁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食品工业和保温建材业等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改造、环保倒逼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年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等技术应用,支持燕郊高新区、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等省级以上科技型园区壮大规模,抓好润泽国际信息港、固安卫星导航港等项目建设。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化,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三)实施重点突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交通互通互联。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构建与京津互通互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系统。轨道交通方面,做好连接新机场的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的前期工作,推进京津城际二线、京九客专等轨道交通项目的谋划对接,积极争取将通州-燕郊、大兴-固安、亦庄-廊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纳入规划并早日实施。公路方面,加快京秦高速、京台高速建设,做好唐廊高速、津石高速、北京新机场场前联络线、机场南出口高速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普通干线公路“瓶颈路”升级改造。

推动产业协作共赢。积极推进亦庄永清产业园建设,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申报并组建正式管理机构,积极争取挂牌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中关村固安园、清华中试基地、固安国际商贸城等合作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北京农业展览馆新馆、IFF(国际金融论坛)新金融城园区等合作事项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与京津两市的沟通对接,完善长效联络机制,积极引进更多项目。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建设平原森林城市,以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为依托,形成三条生态主廊道,把文安洼和霸州、大城部分地区的100多万亩林业、湿地资源与白洋淀连片打造,开展全域性地表水网修复,加强水资源监管。

推进北京新机场空港新区建设。按照国家及省确定的战略规划定位,开展我市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临空经济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编制研究,确保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启动、同步建设、利益共享。开展新机场场前联络线等外围综合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我市区域干线公路与新机场及其核心功能区的衔接方案。启动机场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做好与国家、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加大经济增长、就业创业相关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力度,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环节,明确审批时限,确保衔接、落实到位。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理,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制度与流程。提出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办法,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制定鼓励民间资本与投资运营的具体办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按照新修订的《河北省定价目录》,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放开药品最高零售限价,落实创新水价形成机制,推行阶梯水价、气价改革举措,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探索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棉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定全市招商引资的指导意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开展路线图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科技招商、境外招商等,瞄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及境外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及大型民企、国企等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重大高端的项目。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积极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产业。推进展会创新发展,做好“5·18”、“9·26”、管道大会等展会的筹备工作,提升招商实效。

(五)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科学编制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规划。建设科技之城,集中力量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借鉴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示范区等成功经验,做好廊坊科技之城的区域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体系等工作。

努力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园区创新平台,支持通过园区整合提升,推动既有省级高新区申报国家级示范区。共建研发孵化平台,以廊坊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园为依托,加大各县(市、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每个县(市、区)的精品园区至少建立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使之成为京津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中试基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联盟,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并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发展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业,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情报研究所,建设快捷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推进创新型项目建设。实施创新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围绕产业升级梳理重点产业链,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每年在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等项目中,选择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统筹部分市级科技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集中给予支持。加快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中海油研发中心、中核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科技谷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固安肽谷生物医药、卫星导航、香河机器人等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着力打造100个产业集群。

着力促进创新主体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全面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加强上市培育工作,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积极与河北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等对接,推进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科技人员创业计划、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0000名。

(六)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高水平编制县城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北三县统筹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建设。启动重点镇和重点村街的规划工作,提高全域规划水平。

抓好城市建设。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强化与海创智库的合作,研究制定生态城市标准,努力把廊坊建成中型生态智慧城市的典范。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生态文化艺术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梦廊坊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努力解决商业中心二期、光明片区等城建遗留问题。突出县城建设,抓好道路网络、供水节水、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和地下管线改造、县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产城互动。依托特色产业整合产业园区,每个县(市)打造1个综合性园区并纳入县(市)城乡总体规划,与县城建设同步推进,建成新型城区,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和提升工程,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腾出的土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人口转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序放开城镇迁移落户条件,逐步将城中村居民的农民身份转为城镇居民。推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卡通,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七)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专项资金筹集使用力度,做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培训、创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工作。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涉及企业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政策。

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创建标准化学校120所,提高普惠制幼儿园覆盖率,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推进市、县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建设,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抓好气象、地震、档案、文物、民族宗教,以及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开工1.6万套。做好联村集中供水水厂建设的收尾工作,确保全部解决我市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加强对燃煤设施、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烟气污染的治理,最大程度减少大气污染。大力推进植树造绿,继续实施“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完成重点河道治理规划,展开水网修复改造工程,大力修复河网、恢复湿地。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八)科学编制规划,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深入谋划重大问题。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加强研究,精心谋划,积极争取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

推进规划改革创新。深入研究探索集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发展规划,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努力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多规融合”和“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科学设置目标指标。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充分考虑有利因素和可能,体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要求,合理设置目标体系,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我市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