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廊坊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文章来源:综合科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点击数:11,992 字体:

——2018年2月6日在廊坊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建强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廊坊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去产能、治污染、强管控等艰巨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整体上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80.6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1.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1.8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0.4亿元,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5亿元,可比增长9.8%。

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31.8亿元,增长11.5%。旅游业总收入完成372.7亿元,增长33.2%。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达到3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15.3亿元,增长9.9%。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2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1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出口总值完成161.2亿元,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88亿美元,增长23.2%。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果。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5%左右。PM2.5浓度下降9.09%,达到60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66%。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达到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8.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338元,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47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487元,增长8.4%。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600元/月,全省第1。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5%以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0.82万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

从计划执行总体情况看,32项年度计划指标中绝大多数可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产能治污染调结构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主要是:受到“两规”调整限制、占补平衡指标紧张等因素影响,部分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入统项目数量有所减少,发展后劲有待加强;传统制造业企业亟待改造提升,钢铁去产能任务艰巨,453家规上工业企业因涉VOC停产减产,占全部规上工业近四成,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房地产业受调控下滑较多,对财税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支撑力还不够强,京东集团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第6代AMOLED面板及模组等大项目仍处在建设期,对全市经济的即期拉动不明显。受此影响,有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7项预期性指标与计划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完成情况多数位居全省前列。

二、2018年主要发展目标

2018年计划指标体系设置及主要目标设定,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共设置六大类36项指标,按指标属性划分,预期性指标24项、约束性指标12项。主要目标设置为:

——综合实力类7项指标。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

——创新融合类4项指标。技术交易额达到2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4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到4.8件;军民融合型企业数量新增10家、总数达到68家。

——质量效益类6项指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8%。

——开放水平类3项指标:进出口总值增长9%,其中出口总值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生态环境类9项指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以上;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PM2.5平均浓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幅度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民生改善类7项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35万人;城市、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与2017年持平;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2450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稳定脱贫人口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把握以下六个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落实“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要求,坚持把高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努力推动全市创新、协同、绿色、开放、转型、共享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字当头,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贵在有进,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坚持与京津一体化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与京津一体化发展进程;着眼协同发展大局,坚持服从服务、深度融入、对接合作,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力促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坚持转型提质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退出钢铁产能,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力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创新引领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创新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强化市场观念,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坚持保障民生共享红利。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努力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实现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抓手,落实省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年活动,继续实行领导分包项目、定期拉练观摩、通报晾晒等机制,全年申列省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左右,谋划引进一批立市立县的重大产业项目。二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全面落实民间投资政策,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完善PPP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做好交通能源市政公共服务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清单发布工作。三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组织常态化政银企保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用足用好省政府关于保障土地供给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政策,在规划调整、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等方面争取省支持,全力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动新机场北线高速、105国道廊坊段、密涿高速连接线、廊泊线胜芳绕城等公路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廊坊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三河、香河、安次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文安马武营水库、北运河土门楼闸、盾安大城子牙河100兆瓦风电、国电投大城100兆瓦风电、文安亿利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

增强消费支撑作用。一是积极拓展新兴消费,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产业水平,认定培育一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二是培育壮大绿色消费,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绿色产品标准制定,争取更多产品纳入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三是努力扩大传统消费,稳定发展汽车消费,推进专业市场、住宿餐饮等改造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拓展衣食住行等基础性改善消费。四是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强化消费促进措施,支持“京东”等重点限额以上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消费促进活动、“个转企”、“限下转限上”等的政策支持。

提升出口带动作用。一是积极扩大企业出口渠道,落实企业参展扶持政策,支持和推介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国(南非)贸易展览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二是加速培育海外仓、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推动“京东跨境电商保税区北方中央仓”建设,支持佳佳供应链“冀贸通”、阿里巴巴“一达通”提升综合服务规模和水平。三是不断提升外贸平台建设水平,推动廊坊经开区由廊坊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工作,尽快形成进出口规模效应,积极做好北京新机场综合保税区规划对接。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和扩大营改增成果,开展“降费减负”专项行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性基金能取消的一律取消。修订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清理金融中间环节收费,降低企业用能、融资和物流成本。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政银企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对重点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努力营造重商、安商、稳商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重点领域突破,推进与京津一体化发展

着力做好规划衔接对接。一是服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三大历史性”工程。二是严格落实管控要求,严格控制相关临近区域开发强度,严格控制产业准入,强力推进交界地区违法占地、违法违章建设清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规模,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三是加强规划衔接对接,认真落实“三区一地”功能定位,做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启动相关县(市)规划修编,提升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四是主动衔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北、中、南“三大板块”产业规划,抬高产业进入门槛,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构建与京津及雄安新区分工明确、功能完备、相互协调、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

推动三大领域深度突破。一是加快交通互联互通,配合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全力落实京雄城际、京唐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建设条件,争取年内全面开工;加快廊涿城际、平谷线前期工作进度,做好环北京城际廊坊至香河段、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前期研究工作,力促早日实施;推动新机场北线高速廊坊段和空港新区连接线开工建设,配合推进津石高速、唐廊高速廊坊段建设,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周边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研究。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与北京平谷、天津蓟州共同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与京津共同实施城乡绿化美化、生态廊道建设、自然湿地拓展、全域水系修复等工程,推动大运河保护和文化生态治理建设。三是深化产业对接合作,进一步夯实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河北京南·固安高新区等一批重点园区产业基础,力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积极打造重大合作平台,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转移,力争原子高科华北同位素药物生产研发基地、中国中冶总部基地、北京汉威机电建筑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尽快落地。

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是加强医疗卫生合作,认真落实《京冀廊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北京世纪坛医院廊坊分院、儿童发展中心、廊坊市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心、廊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共卫生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合作,深入实施与大兴、北辰教育联盟合作协议和“通武廊”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对北师大廊坊开发区附属中学、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实验学校、人大通州校区大厂“三区一基地”等合作项目支持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三是积极谋划集中承载载体,加强与国家和省对接,争取更多“微中心”在我市布局。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一是进一步落实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燕郊北外环—徐尹路尽快通车,加快102国道燕郊段改建、厂通路西延跨潮白河大桥、通宝路等“断头路”、“瓶颈路”前期工作。二是加强人才引进互通互融、人才培养共育共培、人才评价互认互准、创新平台建设共享等方面合作,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强文物资源调查挖掘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交流、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北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大运河通武廊段旅游性通航,实现三地旅游信息共享、同步宣传。

(三)增强大智移云首位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积极落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滚动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中核高性能检测研发中心、汇天威3D打印设备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华夏AMOLED新型显示及模组、京东跨境电商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促北航发动机、万库标杆大数据、科大迅飞、小米科技、河钢集团等项目签约落地。二是深入落实省“大智移云”引领计划,加快发展新型显示、电子商务、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华为、联通、京东方、润泽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做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大智移云”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升智慧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快递物流等业态效益水平,重点推进京东电子产业园、正源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二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支持企业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绿色环保、品质文化等有效服务供给,支持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旅游、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积极推进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二期、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梦廊坊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质。一是坚定不移退出钢铁产能,研究制定剩余钢铁产能全部退出计划,确保如期实现域内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目标;全力推动下游“吃钢”企业整体改造,积极培育壮大金属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装配式住宅等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积极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全年实施技改项目500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三是加大入企帮扶力度,落实惠企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实际困难和问题,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

促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建设节水、节地、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京津冀都市现代农业圈核心区、样板区、示范区,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150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850万吨。二是加快“互联网+农业”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精准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推动现代农业园区上档升级,加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建设,着力打造园区品牌。四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民俗传统和乡土特色为基础,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

(四)强化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势能

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一是增强创新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新奥研究院、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京津冀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AMOLED产业研究院、中安信碳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发挥华为、京东方、富智康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高端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廊坊。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苗圃”、“小壮大”、“小升高”、“企业上市”四大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的科技合作,推动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等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端的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基地。二是推动各高新区加快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专利代理服务等创新平台,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京东work+、固安导航港、中信国安创客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做大做强。

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一是积极引进科技型领军人才,加大与京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的对接力度,力争实现京津廊人才流动共享。二是依托省“百人计划”、“巨人计划”等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是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注重发挥域内高校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应用型、实干型、创业型青年科技人才。四是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人员、大学生创客等群体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站位科技创新前沿搞研究,最大限度释放创造活力。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部署,加强与军工央企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三河军民融合装备产业基地、大厂航空航天材料检验检测产业基地、固安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分院等军民融合型项目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适用产品纳入军队物资采购清单,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园区和军民融合型企业。二是积极筹备中国河北军民融合展洽会,扎实推进军民融合项目引进、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坚实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

(五)提升绿色发展引擎,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省“1+18”方案,发挥环保部“2+26”城市跟踪研究工作组、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组作用,做好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及减排效果评估,共同解决污染源清单编制、来源解析、监测监控、调控与治理等难题。二是严格落实钢铁、建材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和大宗原材料及产品错峰运输等措施,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三是探索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做好城乡区域协同治理;强化联合执法,重点开展VOCs治理、加油储油和油气回收治理等行动,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改善目标要求。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流域水环境目标质量管理,推动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天堂河和环城水系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龙河、泃河、大清河、潮白河、北运河沿线治理工程,持续改善河流水质;依托京南森林湿地走廊示范区、赵王新河省级湿地公园,将湿地与大清河以南深渠河网连片打造南部洼淀文化水生态板块。二是强化土壤环境治理,严控新增污染,提升土壤环境承载力,实施农用地分类别分用途管理。三是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年新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一是严控能耗消费总量,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和工程削减煤炭双向控制,新建耗煤建设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煤炭削减任务。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节能技术改造、智慧照明示范、余热回收暖民等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治理、重点行业治理、老旧机动车淘汰等减排措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三是促进循环低碳发展,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促园区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推进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配合省相关立法工作,加快我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全力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一是力争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创新、可供复制、可资借鉴的改革方案,为全国全省深化改革提供经验、探索路径。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审批制度、开发区体制改革,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三是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投资研发热情和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四是试点供地模式改革,制定产业用地政策,试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建设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方式。

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细化实化中央和省出台的改革方案,列出清单,挂账督办,确保各项改革部署在廊坊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事项衔接落实,扎实做好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三是稳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债务风险防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引导金融机构为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企业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发展。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相关政策,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投资奖励、研发补助、设备补贴、培训资助等吸引外资优惠政策。二是全力做好“5·18”等重点展会招商工作,抓好项目发布、签约,做好跟踪落实,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深化与央企、院所校合作,积极推进冀商创业创新,进一步密切沟通交流,完善对接机制,创新合作方式,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四是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支持金属制品、家具、胶合板、保温材料等传统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朗世坤成智利和美国轻钢房屋、荣盛集团捷克中医中药康复中心、华夏幸福基业印尼和印度产业新城等境外投资项目建设。

(七)着力保障社会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对口帮扶责任,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解困。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台账,帮助贫困户积极谋划小微扶贫项目,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政策,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提高就业社保水平。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去产能职工安置问题,支持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缩小与京津保障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年开工0.25万套。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科学规划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化,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化,积极吸引京津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我市。二是推进健康廊坊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成果,彻底取消药品加成;加快推进京津冀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和社保一卡通;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管理,支持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三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高标准健身设施全覆盖工程,广泛开展以推进体育惠民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深入排查矛盾隐患,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大“平安廊坊”建设力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